刚毕业就上了金融行业黑名单 求职屡遭碰壁 |
|
|
|
小王去年大学毕业,最近正在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这让她十分懊恼。就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她意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被纳入了“职场黑名单”。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怎么会上黑名单呢? 小王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个“行业黑名单”,一旦“榜上有名”,就很难在同行业或者比较正规的行业入职。小王怀疑这一切都是一家名为北京“堡利特创富”的投资理财公司在捣鬼。因为毕业后,她只在这家公司工作过,离职的时候还闹了一些不愉快。 原来去年五月,这家公司在扬州设立分公司,小王通过应聘成为业务经理。由于行业不景气,仅仅五个月后,公司就关门了,并且拖欠她一千多元工资。后来,小王与北京的总公司多次交涉但一直无果,她便在微信客户群里说了些气话,说这家公司不正规、不靠谱。没多久,公司负责人就主动联系小王责令她停止攻击行为,并说小王工资拿不到是因为没有办理正常的离职手续。 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后,小王删除了言论,但对方也没有支付拖欠的工资。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对方使出了“阴招”,把她加进了“行业黑名单”,这让小王现在想找份工作都很难。 小王介绍,发现问题后她也曾跟这家公司联系过,但对方找各种理由推脱搪塞,更要命的是,这份黑名单只有业内人士才能看到,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原本只是一起普通的工资纠纷,最后却影响到了一个年轻人的职业前程。虽说小王的行为有些过激,但是随意把员工列入“职场黑名单”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家公司果真因为这点事儿,就对前员工下如此狠手吗? 记者设法联系上了北京“堡利特创富”投资理财公司,对此事,工作人员态度暧昧。对方表示,招聘事务由人事部门负责,但他拒绝提供联系方式。 为了了解这份行业黑名单的详情,记者又联系上了拒绝录用小王的一家深圳公司,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不录用就是因为她上了“金融行业黑名单”。工作人员介绍,黑名单里记录的从业者都有过失信行为,一些公司录用新员工前会在里边查询,一旦有记录,基本不会考虑录用。对方还坦言,小王登上黑名单跟之前工作过的企业有关。 据了解,这份行业黑名单并不对外公开,只有内部人士才能查询到。而登上黑名单后,除了找工作,贷款等金融行为也会受到影响。得知后果这么严重,小王更觉得不公平。 当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职场如战场,不懂得人情世故和游戏规则难免就会吃亏。那么,这样的黑名单是否合法?如果小王真遭遇了暗算,又该如何维权呢?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最具权威性的个人征信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只涉及个人信贷。行业内部私下设立的这类黑名单并不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范围内。而从小王所讲述的遭遇来看,相关评价没有经过第三方客观公正的判别,直接纳入黑名单并不客观。 不过法律界人士表示,一些行业为了发展需要,集纳编制了从业者的相关信息,只要不传播并不违法,但由于缺少有效监管,不排除某些企业高管因为私人恩怨恶意报复,对员工造成伤害。如果有证据证明企业故意将员工列入黑名单,企业就不仅侵犯了个人名誉权,还要承担相关损失,员工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记者调查发现,关于“职场黑名单”的争议由来已久,虽然此举可以防止频繁跳槽、学历造假等不良行为;但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很容易被人操纵。 《关注》评论员认为,职场中的个人如果涉及诚信问题,应该由社会诚信档案来记录;倘若触及法律红线,则应交司法机关处理。因此“职场黑名单”至少涉嫌侵权越位,这也反映出社会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如果有一个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价系统,所谓的“行业黑名单”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职场黑名单”映衬的是诚信法制的短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建立完备社会诚信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说是为了私人恩怨,把员工“拉黑”,这样的不良企业应该受到惩处。而作为职场人,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言行,遇事要冷静。 |